黄巢草军进入淮南境内,一头撞在了铁板上。他们遇到了命中的灾星,淮南节度使高骈麾下名将张璘。在张璘的铁拳下,草军接二连三地大败,局促在安徽江西江苏交接界的地方,迟迟不能突围。随着时间流逝,草军渐渐呈现出颓势。
如果天佑大唐的话,黄巢连同几万疲惫不堪的草军,肯定会倒在公元880年的春天。然而老天爷终究没有这么做,各种必然和意外因素的交织,使得黄巢最终逃出生天,冲出了淮南,杀进了长安。
这年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大唐帝国改了年号,从乾符改成了广明。乾符,具有浓厚的宗教意味。老子唐懿宗一辈子礼佛,儿子唐僖宗当然希望佛能保佑他。可是事实证明,这个佛实在是不靠谱。乾符年号用了六年,年年不是水灾就是旱灾,到处都是盗贼,四面的外族都在挑事,没过一天安稳日子。
唐僖宗说,我累了,实在受不了这个年号了,换个年号转转运吧?结果朝廷那帮宰相在一起一嘀咕,弄出个“广明”。唐僖宗一看,这年号好啊,广大,明亮,广博,清明,比那个晦气的乾符可清朗多了!预示着大唐帝国能够摆脱这几年的霉运,走向光明的康庄大道。
千里之外的淮南,正在泥潭里拔不出腿的黄巢,看到帝国新的年号顿时来了精神。“广明”,这个“广”字,繁体写作“廣”。从字面看,正好是“黄”字上加了个“广”,好比黄巢戴上了一顶皇帝专用的冕旒。插一句,我们中国的皇冠,比那个小岛上的女王王冠可好看多了。“明”,有日有月,说明大唐天下必将为黄巢所有。大吉之兆!大吉之兆!
草军之所以能够多次散而复聚,黄巢强大的宣传动员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开始造反的“金色蛤蟆争努眼,翻却曹州天下反”,到现在的对“广明”的解释,都是宣传的手段。草军大多没有文化,非常迷信黄巢,经过这么一忽悠,自然信心百倍,仿佛打了一剂强心针。
冷兵器时代,精神上打了鸡血的军队,战斗力是可怕的。在高骈和张璘面前,黄巢草军虽然仍讨不到半点便宜,但已经稳住阵脚,耐心地与官军周旋,寻找着他们的破绽。如果高骈不出问题,那么黄巢没有任何机会。可是淮南的高骈,这个被朝野寄予厚望的帝国战神,已经不是西川、荆南哪个听话又能打的高骈了。
具体来说,就是高骈开始膨胀了,因为他发现朝廷、宰相包括皇帝,也就是那么回事。自己打了胜仗,不用开口,皇帝立马恢复卢携的宰相职务。而卢携卢大宰相也非常默契,立马以朝廷的名义给了高骈诸道行营兵马都统的头衔。也就是说,朝廷赋予了高骈讨贼前线总指挥的巨大权力。在地方,还能影响朝廷的重大人事安排,还能形成互动,这种呼风唤雨的感觉真爽!
藩镇和宰相一旦勾结在一起,足以搅动政局。帝国强盛时,历来严防此类情况发生。广明年间的帝国,实在没有能力掌控了,反而依赖这种关系来讨贼,结果不亚于饮鸩止渴。时间一长,藩镇纷纷自以为是,对朝廷大政方针也开始指手画脚起来。高骈,首先从财政方面给朝廷敲了一下黑板。
打仗是要花钱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近来朝廷财政十分紧张,主管这件大事的户部度支实在没辙了。前些日子,东都洛阳连卖官都没人买了,还有什么办法能够变出钱来?度支官员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谁有钱,向谁要。
皇帝有钱,谁敢要?左拾遗侯昌业只是规劝皇帝不要赏赐无度,让他少花钱,而不是拿出钱来,便被愤怒的皇帝下令,拉到皇宫内院活活打死。士族大臣有钱,谁敢要?立马成为众矢之的,揍你个生活不能自理。盘算来,盘算去,除了黄巢,只有富商和外国商人(胡商)有钱了。
国难当头,该你们出血了。有了目标,就好办了。度支官员很快拿出一个计划,勒令富商和胡商拿出一半的财产,借给国家,为国分忧。只是一半,不是全部,挺公平,不多哈!另外,既然是借,那就有利息,公平交易,童叟无欺。
这个政策,猛然一看,确实操蛋。拿出一半的财产,凭什么?细细想来,也是迫不得已。国库已空,没钱讨贼。你富商不掏钱,难道让早已赤贫的老百姓再掏钱?不说朝廷还给利息,保证你不折本。退一万步说,你不掏钱,黄巢草军来了,还不是被他们给“平均”了?!
朝廷诏令下达了,当事人富商胡商都没有说什么,天下人也觉得这个政策理所应当。没想到抗击黄巢第一线的淮南节度使高骈,发出了不同的声音。他以自己的兼职盐铁转运使的名义,向朝廷上书强烈反对这个政策。
高骈的理由很简单,天下反贼蜂起,都是贫寒的老百姓,只有富商、胡商没参加造反。如果你向富商和胡商借钱,肯定会把他们逼到反贼那一边啊!高骈的话,听起来有一定道理,实际上经不起推敲。虽然大部分的普通草军,都是贫寒的老百姓,包括那个宋州出来的朱温。但是,王仙芝,黄巢,还有草军的大将们,哪个是穷苦人家?哪个不是富商?
所以,富商没造反的,这是个伪命题。另外,如果向富商借钱,他们就会造反,也不准确。造反,从来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而是人的野心造成的。高骈反对这个政策,也有他的考虑。目前,帝国商业之繁荣,非淮南莫属。向富商借钱,实际上是向淮南借钱,变相地掠夺淮南的财力向长安集中。所以高骈急了,拼命反对。
实际上坐拥淮南财赋重地的高骈,已经有了割据的野心。而朝廷见高骈反对,也不敢造次,立即取消了诏令。这样一来,高骈的情绪进一步高涨,更加不把朝廷放在眼里,造成的后果十分严重……

中国帝王冠冕

英国王冠

唐太宗
如需取名,可以咨询大师微信:m181876 备注:佳名观!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qm.jiaming198.com/3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