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杀马特,你会想到什么,葬爱家族,五颜六色奇异的发型,还是水泥灰上的个性舞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曾经遭到全网封杀的杀马特,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十几年前,网络时代兴起,周杰伦最火的时候,一个名叫罗福兴的底层少年只是一个流水线上的普通工人,每天重复的工作让他感到枯燥乏味,他有一个梦想,希望可以在网络上有一番名气,但他只是一个辍学打工的工人,闲暇时他会在网络上闲逛,有一天闲来无事,通过搜索引擎惊奇的发现,周杰伦在美国人物杂志上发布的1995–2005年世界十大鬼才音乐人名单上竟然只排第十,玛丽莲曼森高居第一,他对此十分震惊,也十分感兴趣,顺着玛丽莲曼森,他学会了哥特风朋克等词语,于是他穿上哥特夹克,画上眼线,打上了鼻环唇钉等,不久后他还迷上了日本视觉系摇滚乐手石原贵雅,并模仿他在右臂上纹上了天上地下唯吾独尊的字样,左臂上纹了个俺罗福兴,还做了一个红色的如同赛亚人一般的发型,他将他的变化拍成照片发到了网络上,万万没想到,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有了很多追随者

玛丽莲曼森

早期罗福兴
罗福兴开始建立QQ群,把有同样爱好的人聚集起来,并打算给自己家族起个名字,在百度上搜索时尚的英文,找到了smart这个单词,于是家族名就定义为了杀马特。杀马特三个字如同病毒一般很快便在网络中传播开来,奇怪的装扮与夸张的发型也在年轻人中广为流传,16岁的罗福兴也在网络上出名,在一个个的杀马特群里称自己为杀马特教父,在杀马特鼎盛时期,甚至出现了几百个群,一个群中几千人,大街小巷到处都是他们的身影,然而却在不久之后迅速走向衰落,仿佛一阵风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那么杀马特消失的原因是什么,少有人知到的是,杀马特群体背后,藏着的是中国最残酷的底层之痛

在张一凡导演的纪录片杀马特我爱你中,通过杀马特青年们的自述,我们了解到了杀马特青年背后的辛酸史。几乎所有的杀马特,大都来自农村,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没怎么受过系统的教育,为了生活能过得去,大多都选择了到工厂中的流水线上打工,大的十五六岁,小的才十一二岁,很多人小学都没读完就随着浪潮去外打工赚钱,有些人赚了钱还得寄回到农村的家中补贴家用,供自己的弟弟妹妹上学,他们认知水平较低,所以极容易被骗,有些无良老板要求在进厂时缴纳押金,之后老板总会找各种理由克扣,很多孩子都是第一次外出打工,极容易受骗,辛辛苦苦干一个月活,结果到手几百甚至几十块,还要人通过亲戚介绍进厂,进去后才发现自己被骗,而亲戚早已拿着和老板原先谈拢的价钱逃走,工厂中的工作大多枯燥乏味,没日没夜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有些甚至还很危险,如果干的太累,会不小心被机器伤害,有些甚至会落下残疾,老板也不会赔偿一分钱,因为没有签劳动合同,他们也只能安慰自己想开了就好了,厂中工作环境也不好,大多都是封闭空间,见不到外面的世界,时间一久,工作的单调和人际关系以及同事间的人际关系会让他们感到十分孤独,甚至变得悲观厌世,否定自我,而杀马特的出现,拯救了他们,成为了他们的精神出口

十几岁的孩子,渴望得到外界的关注,想要寻求自己活着的意义,展现出自己的与众不同,他们用奇异的头发与着装把自己变得酷一点,变得像一个不好欺负的人,走在街上被人们指指点点也不会生气,因为这些孤独的孩子感受到了来自他人的关注,他们掌控不了别的,但是可以掌控自己的头发,当他们给自己披上了这层外衣,这些自卑的孩子就有勇气与他人说话,交往,他们会感觉自己就像变了一个人,活的比原来的生活精彩,他们聚集到一起,在公园,在溜冰场,结交同类,讨论研究着新的发型,亲密的犹如一家人,当家族中的人遇到麻烦,找不到工作或者被人欺负时,其他人也会挺身而出,杀马特对他们而言,就是一种归属,一种安慰,甚至是一种信仰。

然而现实很残酷,他们的这一点快乐,不久也被剥夺了,他们的这种行为,引起了不少网民的反感,认为他们又丑又土,开始与杀马特们在网络上进行嘲讽与争吵,杀马特也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突然就被骂,甚至情况越来越糟,在街上也会莫名其妙被打,很多杀马特逐渐受不了退圈,这对他们来说也是无比痛苦的,没有人理解他们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旁人看到的只有丑陋,当杀马特成为一种嘲讽,也就逐渐消失了,杀马特们也减去头发,成为了大家口中的正常人
如需取名,可以咨询大师微信:m181876 备注:佳名观!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qm.jiaming198.com/4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