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里藏珠的男人命运好不好(眉里藏珠男人厉害吗)

孝道的传承

文/张铁玲

  在我心灵深处一直被三位老妇人感染着。她们的真、善、美,孝道、慈祥总是萦绕于怀,一直以来想把她们的事迹形成文字,以启迪后人。

  我要讲的是我的太姥姥、姥姥和我的妈妈。她们都出生在旧社会,长在旧社会。

  我的太姥姥是典型的中国封建社会女人的代表人物,遵从三从四德的教育。常常穿着黑色绸缎面的偏襟大袄,穿着约三寸大小的绣花、小脚老太太鞋,常常叼着一个半米来长的铜杆烟袋。每天我姥姥早晨起来都给她先装袋烟才能干别的事情。

  太姥姥家是大户人家,拥有70多口人,200多垧土地。太姥爷我没见过,我见太姥姥时她们已经分家了。太姥姥有三个亲生儿子,我姥爷是太姥姥的继子,也就是我姥姥的继婆婆。关于这层关系是我长大以后才听妈妈说的。

  我小时候经常住在姥姥家。看到太姥姥每天都是坐在炕头上,背靠在垫得老高的枕头坐着,而我姥姥是跪在太姥姥的身旁,给她按摩,捶小腿什么的。时而问问“妈,口渴不”,太姥姥闭着双目,摇一摇头,意思是不渴。当她坐累了,姥姥就把她放下躺着睡一觉。就这样日复一日地伺候着。

  饮食上,太姥姥是吃小锅的,每天姥姥都是用一只熏黑了的搪瓷罐放在火盆碳火上给她煮肉汤什么的。那时候不像现在什么家用电器都有,大家吃的饭菜都是用大铁锅做就可以了。可是太姥姥吃得少,全是我姥姥在火盆里的碳火上,用搪瓷罐做出来的。一次,我随妈妈去姥姥家,一进堂屋,就闻到扑鼻香味,一闻知道是从太姥姥屋里出来的香味,我扒门框看,看到姥姥正满脸通红,额头上滚着汗珠子,低着头吹着碳火,给太姥姥焖牛肉呢。姥姥那通红的脸、额头上滚着的汗珠子……形象至今还萦绕在我的脑海里……

  太姥姥也很慈善,对晚辈儿都是很疼爱的。一次我跑到她的屋子里,她忙问:是哪房孩子来了?姥姥应声答道,是凤霞的孩子菊来了。太姥姥笑容可掬地说,快给她找吃的。于是,我姥姥站起来把幔杆子上挂的柳条小筐摘了下来,让我自己选爱吃的果品,我拿了一个白色上面点个红点的像馒头的月饼。太姥姥说叫“翻毛月饼”这月饼又酥又甜特别好吃。太姥姥说这月饼是你大舅给我从沈阳带回来的。我姥姥接着说:你太姥姥什么也舍不得吃,她都给孩子们吃了。

  在我姥姥精心照顾下,太姥姥活到96岁高龄辞世。听说她弥留之际还一直拽着我姥姥的手不肯放……这位与姥姥相伴多半个世纪的后婆婆含笑走了。

  我姥姥的品格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她的后代。

  我的妈妈是受到影响最深的人。

  我妈妈的婚姻自然是媒妁之言、父母包办的婚姻了。首要一条得门当户对。那时我们家也拥有土地300来垧,两进院套,50来口人,那时我父亲正在五常县读国立高中,姥姥家看重还是是个书香门第。于是把她们的宝贝女儿嫁到三十多里的外乡人家。

  不幸的是妈妈结婚后才知道,二方婆婆(父亲的亲妈在他3岁时就死了)早在半年前就病死了,还扔了一个不到两岁的男孩,天天哭着找妈妈。

  我的妈妈本来是大人家闺秀,十里八村有名的刺绣巧手,是个端庄秀丽文雅姑娘,她眉宇间有颗不大不小的黑痣。相面人说这颗痣长得好,叫“眉里藏珠”象征着福气。但是这谶语在妈妈身上并没有应验。

  妈妈这一生并没有享受到什么福,反倒是辛苦、操劳了一辈子。

  妈妈十八岁嫁到婆家,婆家人口众多,还有雇工不少。妈妈初到婆家并没有过上新婚幸福生活,因为不久父亲在“国高”没毕业前应征入伍了。而我的妈妈则担当起“保姆”的角色。新婚后却要给去世的二方婆婆抚养她撇下的可怜的孩子!

  我的这个叔叔是妈妈一把屎一把尿的拉扯大的。喂浆糊全是妈妈负责做的。

  到了我祖父娶第三方奶奶时,本应该交给她来伺候经管,可是我这个小叔叔偏不跟他的继母,而是继续跟着我的妈妈。解放初,分了家,这样我的叔叔才同我的爷爷奶奶搬到五常去住了。(我继奶奶娘家在五常)

  事事难料,我的这个小叔叔长到14岁时病死了,这对我妈妈的打击太大了,毕竟是我妈把他带大的,其实他得的是阑尾炎,是当误了治疗时机死了。多年以后,每次提到这个小叔叔,妈妈都控制不住自己,说如果还和我们一起也不至于……

  后来我祖父也因病去世了。奶奶就经常住在我家了。那是六十年代初期,正是国民经济最困难的时候,市场萧条,物价上涨。祖母会抽烟,一斤叶子烟30元钱一斤。我妈妈都是攒鸡蛋卖给奶奶买叶子烟抽。

  自从奶奶过来和我们一起住,不论怎样困难,我的妈妈都会隔三差五给奶奶调理伙食,弄点小锅吃,妈妈从来都不让我们伸筷子的,说小孩子吃还在后头呢!我的妹妹弟弟们也都听话,从来也不动给奶奶做的好吃的东西。

  一次奶奶病了,口里念叨想鱼吃了。可是那时市场也还没有卖鱼的。我妈妈听了二话没说,就找个旧笊篱挎个筐走了。也正好是周日我也在家,见妈妈去给奶奶捞鱼,于是我们也追妈妈到了东河套,见妈妈挽起裤腿下到冰凉的河水里,弯着腰,一下一下地从河里往上舀水,弯腰舀水的动作是那么的麻利……

  妈妈呀,您那麻利的动作一直铭刻在女儿的心上!

  捞到的鱼本想奶奶煎鱼吃,可是那个年代凭票购油,每个人每月只有二两豆油,妈妈绝等聪明,她找到玉米叶(妈妈总是在扒包米时挑些好的叶子捆起来留着用),洗干净后,把收拾好的鱼用玉米叶包好,再用麻线缠好放在火盆里烧烤,不一会儿功夫,鱼香味出来了,奶奶笑眯眯坐起来了,她老人家终于吃到鱼了。乐滋滋地夸奖起她的儿媳妇儿……

  往事随着岁月流淌,但是我的太姥姥、姥姥、妈妈、小叔叔的形象,还有那悠悠地飘浮着的肉香鱼香……久久的盘旋在上空……


作者简介

张铁玲,女,1946年生。吉林榆树人。退休前为中学教师,退休后热爱读书写作。为榆树市老年诗词学会编辑,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榆树市作家协会会员,曾在市内外报刊发表多篇诗词、散文作品。

眉里藏珠的男人命运好不好(眉里藏珠男人厉害吗)


  本平台是“榆树文联”新媒体平台官方账号,诚征各类稿件。投递稿件先在平台发布,择优在纸版《榆树人》发表。作者文责自负。咨询投稿事宜,敬请关注本号并留言或私信,也可搜索微信公众号“榆树文联”。

如需取名,可以咨询大师微信:m181876  备注:佳名观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qm.jiaming198.com/4284.html